青铜峡引黄灌区农田灌溉水入渗与玉米分层吸水规律研究
玉米是干旱区灌溉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研究灌溉水入渗与玉米分层吸水规律对理解玉米农田系统中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输水过程尤为重要。以地处干旱气候带的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玉米生育期内降水、灌溉水、地下水、玉米茎秆以及1 m内不同深度的7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δ2H、δ18O的变化特征,并在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指示下,结合土壤体积含水率研究了灌溉水进入田间后的入渗过程,进而分别运用直接对比法和贝叶斯混合模型研究了玉米对各层土壤水分的吸收比例和规律。结果表明:(1) 青铜峡引黄灌区历次降水、灌溉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呈富集趋势,玉米茎秆水氢氧同位素逐渐贫化;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浅层(0~30 cm)富集,浅层以下趋于稳定。(2) 灌区大气降水线为δ2H=6.67δ18O-9,降水受云下二次蒸发作用影响显著,降水和灌溉水进入田间后在土壤表面进行了强烈的蒸发,地下水受降水和灌溉水补给。(3) 灌溉水在进入田间后的5 d内迅速下渗,活塞流是灌区内土壤水的主要入渗形式。(4) 灌区玉米主要吸收0~30 cm浅层土壤水,整个生育期吸收比例达到44.70%;灌水后玉米的主要吸水层位没有发生变化,浅层贡献比例最大。(5) 玉米对土壤水的分层吸收利用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密切相关,浅层土壤温度的升高以及由于蒸腾和蒸发作用导致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降低,促使玉米增加对中深层土壤水的利用;浅层土壤水分对玉米生长至关重要,干旱情况下需要通过及时灌溉补充玉米主要吸水土壤层水分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赵梦扬、许德浩、冯克鹏、马国荣、马永成、庄淏然
农业科学研究农田水利工程
稳定同位素灌溉水入渗直接对比法MixSIAR 模型根系吸水变化大气降水线
赵梦扬,许德浩,冯克鹏,马国荣,马永成,庄淏然.青铜峡引黄灌区农田灌溉水入渗与玉米分层吸水规律研究[EB/OL].(2024-12-04)[2025-08-22].https://chinaxiv.org/abs/202412.00037.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