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印本平台
首页|新疆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新疆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中文摘要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刘新平、原伟鹏、田丰收

10.12074/201903.00144V1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科学理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

生态风险评价时空分异P-S-R框架耕地面源污染和田地区

刘新平,原伟鹏,田丰收.新疆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EB/OL].(2019-03-07)[2025-08-02].https://chinaxiv.org/abs/201903.00144.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