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灌区小麦免耕秸秆还田对后作玉米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产量性能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 研究前茬秸秆处理方式对后茬作物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对于建立高效种植制度、优化栽培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9—2012 年,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前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NTSS: 25 cm 高茬收割立茬免耕; NTS: 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 TIS: 25 cm 高茬等量秸秆翻耕; CT: 不留茬翻耕对照)对后作玉米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与CT 相比, 前茬小麦秸秆还田降低了后作玉米大喇叭口期之前的叶面积指数(LAI)与光合势(LAD), 但增大了吐丝期之后的LAI 与LAD, 延缓了衰老, 以NTSS、NTS延缓衰老作用突出; NTSS、NTS 和TIS 处理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比CT 分别提高12.8%、19.1%和7.0%, 总光合势分别提高12.9%、18.6%和6.8%, 免耕秸秆还田(NTSS 和NTS)提高MLAI 和LAD 的效果最好。免耕秸秆还田提高了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净同化率(MNAR), 以NTSS 提高作用明显, 较CT 高10.7%; 但净同化率(NAR)表现为吐丝期之前增大, 吐丝期之后降低。NTSS、NTS 提高了后作玉米的籽粒产量,比CT 分别高13.0%、15.6%, TIS 比CT 提高7.9%, NTS 增产效应最大。不同秸秆还田及耕作方式下, 玉米籽粒产量与MLAI、穗数(EN)、穗粒数(KNE)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与收获指数(HI)呈显著正相关性, 但与MNAR无显著相关性。MLAI、EN、KNE 增加、HI 提高是前茬小麦免耕秸秆还田提高后作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前茬秸秆免耕还田优化后茬玉米主要产量性能指标的效果最好。因此, 前茬小麦25 cm 秸秆覆盖免耕还田是绿洲灌区优化后作玉米产量性能指标及获得高产的可行栽培措施。
赵 财、冯福学、柴 强、郭 瑶、殷 文、于爱忠
农艺学农作物
玉米免耕秸秆还田后茬作物产量性能绿洲灌区
赵 财,冯福学,柴 强,郭 瑶,殷 文,于爱忠.绿洲灌区小麦免耕秸秆还田对后作玉米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EB/OL].(2017-11-07)[2025-08-16].https://chinaxiv.org/abs/201711.01848.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