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2000—2015年MODIS1M NDVI数据计算黄河上游年最大植被覆盖度 (FVC),了解空间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征;同时,采用了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地理探测器模型,考虑非气候类环境因素、气候类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使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对黄河上游FVC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做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 黄河上游FVC总体上以改善为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不大;② 单因子方面,降水量(q值0.669)是该地区FVC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差异;③ 降水分别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q值0.777、0.775)对研究区FVC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在一定高程、降水条件下才得以体现;④ 总体上,气候类环境因素>非气候类环境因素>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在与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充分地解释FVC空间分布;⑤ 对研究区的生态恢复应重点放在降水的充分利用和土地利用方式改进等方面。
裴志林、庞国伟、杨勤科、王春梅、杨力华
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技术现状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植被覆盖度(FVC)空间分异性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黄河上游
裴志林,庞国伟,杨勤科,王春梅,杨力华.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EB/OL].(2019-09-10)[2025-08-02].https://chinaxiv.org/abs/201909.00103.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