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印本平台
首页|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宁夏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宁夏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中文摘要

经济发展如何破解生态环境资源约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议题。为探究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情况,基于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20年宁夏生态移民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脱钩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迁入区(红寺堡区)与迁出区(西吉县、隆德县、同心县)生态盈余呈下降趋势。红寺堡区生态盈余从2013年的0.730 hm2·人-1下降到2020年的-0.054 hm2·人-1。2000—2020年西吉县生态盈余从1.226 hm2·人-1下降到0.963 hm2·人-1;隆德县生态盈余从0.760 hm2·人-1 下降到-0.113 hm2·人-1;同心县生态盈余从0.755 hm2·人-1 下降到0.347 hm2·人-1。(2)迁入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迁出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较高,但内部发展不均衡。迁入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呈“W”变动趋势。从2013年-0.012降低到2020年-0.325。迁出区中西吉县和同心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隆德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2000—2020年西吉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324上升到0.037;同心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552上升到-0.125;隆德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从-0.029下降到-0.375。(3)迁入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未实现协调发展,迁出区经济增长与生态压力脱钩状态呈现区域性差异。因此,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修复,走科技创新治理之路、优化资源配置,走协调发展之路的建议。

董丽

环境科学理论环境科学技术现状环境管理

生态移民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脱钩模型宁夏

董丽.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宁夏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EB/OL].(2023-07-19)[2025-08-10].https://chinaxiv.org/abs/202307.00185.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