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土壤气体排放对水位变化响应的持续性动态特征
为探索湿地水位变化与土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对黄河中游芦苇湿地进行了半注水和满注水样地处理后的动态监测,对比了7 d水位变化过程中土壤气体排放差异。结果表明:注水造成了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显著差异;随土壤温度上升,H2O、CO2、H2S排放速率都有上升趋势(满注水样地的H2O除外);半注水和满注水造成的影响,H2O排放速率表现为趋同-异步-消失的特征,在注水前期(63.73 h)半注水和满注水差异基本一致,后期差异较大,直至125.64 h后注水的影响才消失,总体分别造成H2O排放总量76.3%和31.3%的增加;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异步-趋同的特征,注水初期环境的改变造成CO2排放的一致减少,37.69~68.66 h二者出现明显差异,68.66~125.64 h水位虽然恢复,但差异仍然存在,注水分别造成CO2排放总量50.1%和43.2%的减少;H2S排放速率表现为无变化-异步-无变化的特征,总体造成H2S排放总量42.3%和32.3%的增加。研究追踪了水位上升后土壤H2O、CO2和H2S排放速率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影响具有异步性和持续性的特点,CO2排放速率表现出较长的响应周期。研究结果对于河流湿地生态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土壤气体排放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滞后意味着对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影响,其波动过程需要更长时段的精准研究。
吕海波
环境科学理论环境科学技术现状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防治
土壤CO2排放湿地水位变化生态功能注水试验
吕海波.湿地土壤气体排放对水位变化响应的持续性动态特征[EB/OL].(2022-06-08)[2025-08-16].https://chinaxiv.org/abs/202206.00117.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