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减贫需求与扶贫对策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具有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较低、贫困现象普遍的显著特征。依据空间贫困理论、GIS空间分析技术和TOPSIS模型,研究了和田地区空间贫困等级、致贫原因及其障碍度指数,并提出了相应的扶贫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和田地区一级贫困区包括和田县(0.528 0)、民丰县(0.466 3);二级贫困区包括皮山县(0.387 1)、于田县(0.378 8)、和田市(0.371 5)、策勒县(0.348 3)、墨玉县(0.325 7);三级贫困区包括洛浦县(0.221 3)。(2)和田地区排序前五的减贫需求包括:生产资料(86.8%)、资金(85.5%)、住房(74.3%)、教育培训(67.0%)和饮水(64.7%)。针对研究区的空间贫困分异特征以及减贫需求,从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实施转移就业行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与金融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邢素珍、陈玥彤、关靖云、李东、崔春雨、王玉清
灾害、灾害防治社会与环境环境科学技术现状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空间贫困TOPSIS模型和田地区
邢素珍,陈玥彤,关靖云,李东,崔春雨,王玉清.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空间贫困分异特征、减贫需求与扶贫对策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EB/OL].(2019-08-02)[2025-08-02].https://chinaxiv.org/abs/201908.00003.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