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研究
为了了解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固碳能力, 本文以该区域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和灌丛为研究对象,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采用的加拿大林业碳收支模型(CBM-CFS3), 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野外森林植被调查样地数据, 拟合出研究区的蓄积?生物量转换参数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参数, 建立研究区内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蓄积生长方程、蓄积-干材生物量转换方程、生物量组分比例方程, 采用这些方程评估了2010 年河北省北部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结果表明: 拟合的不同森林植被蓄积生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7, 蓄积-干材生物量转换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8, 生物量组分比例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可用于评估该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和潜力。2010 年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储量为59.66 Tg(C), 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5.05 Mg(C)?hm-2, 森林植被固碳速率为0.07~1.87 Mg(C)?hm?2?a?1; 其中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经济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0.97 Tg(C)、12.36 Tg(C)、15.73 Tg(C)、0.60 Tg(C)和26.09 Mg(C)?hm?2、26.14 Mg(C)?hm?2、24.50 Mg(C)?hm?2、7.53 Mg(C)?hm?2。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密度与固碳速率均从西北到东南呈升高趋势。造林后森林面积增加6 400 km2, 森林植被碳储量增加19.54 Tg(C)(不包括灌丛); 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 未来森林固碳潜力巨大。说明造林在增加森林植被碳储量和提高森林的固碳速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丽娜、赵占轻、刘秀萍、曹建生、张 滨、张万军
环境科学理论环境科学技术现状环境生物学植物学
河北省北部CBM-CFS3 模型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固碳速率
张丽娜,赵占轻,刘秀萍,曹建生,张 滨,张万军.河北省北部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速率研究[EB/OL].(2017-11-06)[2025-08-02].https://chinaxiv.org/abs/201711.00294.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