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9年黄河流域煤炭矿区对重要生态保护空间胁迫的时空格局分析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也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对于统筹流域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识别黄河流域重要生态保护空间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胁迫指数概念,以矿区和50 m×50 m栅格为基础分析单元,解析黄河流域煤炭矿区对重要生态保护空间的胁迫现状及2012—2019年胁迫指数变化的时空格局,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煤炭矿区对黄河流域重要生态保护空间的胁迫程度总体较低,2019年空间胁迫指数仅为1.01%,但2012—2019年呈小幅上升趋势,面临胁迫的生态环境因子以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功能区和土壤侵蚀、沙漠化敏感区为主。(2)煤炭矿区对重要生态保护空间的胁迫指数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019年胁迫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鲁西地区,河南、秦岭一带、青海、宁夏南部以及内蒙古(除鄂尔多斯和乌海)胁迫程度总体较轻。(3)流域整体空间胁迫指数的上升主要是由局部地区煤炭矿区与重要生态保护空间重叠面积的较快增加造成的,大部分地市胁迫程度下降,其中8个地市煤炭矿区全部退出了重要生态保护空间。
张玉韩、周 璞
矿山环境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现状环境管理
煤炭矿区空间胁迫指数重要生态保护空间黄河流域
张玉韩,周 璞.2012—2019年黄河流域煤炭矿区对重要生态保护空间胁迫的时空格局分析[EB/OL].(2022-04-13)[2025-08-19].https://chinaxiv.org/abs/202204.00107.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