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监测研究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运用比值阈值法和目视解译法,获取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冰川边界,研究冰川面积分布与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时序分析(SBAS-InSAR)技术监测区域冰川形变特征,并分析冰川物质平衡过程。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持续退缩,且近10 a退缩趋势更为显著。保护区内冰川总面积退缩247.16 km2,变化率为-18.92%。(2) 保护区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400~6200 m和坡度10°~15°范围内,其中5400~5600 m和10°~15°范围内冰川退缩最为显著。(3) 202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形变速率介于-129.069~140.252 mm·a-1之间,冰川表面形变在海拔4200~4400 m和40°~45°处沉降最为严重。(4) 气温上升、降水减少可能是导致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因素。同时,空间气候差异和地形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重要因素。
冀 琴、梁文莉、曹香芹、张翠兰、丁悦凯
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灾害、灾害防治
多源遥感SBAS-InSAR冰川面积物质平衡珠峰自然保护区
冀 琴,梁文莉,曹香芹,张翠兰,丁悦凯.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监测研究[EB/OL].(2023-11-13)[2025-08-02].https://chinaxiv.org/abs/202311.00120.点此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