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印本平台
中国首发,全球知晓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依据“动态核心”假设(TNGS)和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GNW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和运行人类个体的意识的人造意识系统——苍穹3号。本研究首先探讨了意识上传和人造意识系统的相关理论基础,随后描述了苍穹3号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其各模块的功能和运行机制,接着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包含主观(基于内省)和客观(基于外在行为测量)评估的综合实验方案,并据此评估基于苍穹3号的意识上传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苍穹3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类个体(上传者)的意识的产生和运行。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为解析玉米籽粒中生育酚的遗传变异机制,选取CIMBL83/GEMS41与TY1/GEMS41两个玉米连锁群体作为遗传材料。基于全基因组标记构建遗传图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籽粒生育酚含量作为表型,进行QTL定位。主要结果如下:在CIMBL83/GEMS41和TY1/GEMS41两个群体中分别筛选到1488和1167个多态性SNP标记并构建了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依次为1.26cM、1.84cM。对两个群体生育酚表型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发现两个群体中生育酚各性状表型变异丰富,总生育酚含量分别在7.94~45.11 μg/g和6.25~55.21 μg/g之间,并且各性状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个群体进行了QTL分析,在CIMBL83/GEMS41群体中定位到了7个QTL,TY1/GEMS41群体中定位到了12个QTL,其中共包含5个主效QTL。这些主效QTL在育种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籽粒中的生育酚含量,为后续培育高生育酚含量的玉米种质提供参考。
在植物表观转录组中,N6 -甲基腺苷(N6 -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是mRNA上最普遍且最具特征性的转录后表观修饰,参与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衰老死亡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m6A修饰是动态可逆的,其中,甲基转移酶(Writers)催化mRNA上腺苷酸发生m6A修饰;阅读蛋白(Readers)特异性结合发生m6A修饰的碱基,激活下游的调控通路;去甲基化酶(Erasers)对已发生m6A修饰的碱基进行去甲基化修饰。基于近年来m6A修饰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在植物中的m6A甲基转移酶的成员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的重要功能,为更好开展m6A甲基转移酶在植物系统中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目前,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来流式传输直播内容变得越来越流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QUIC(MP-QUIC)的新型强化学习驱动解决方案。通过MPQUIC来充分利用WiFi和蜂窝网络的带宽,最大限度地提高流媒体容量。为了应对移动环境的高动态性,本文结合了部分可靠性和分层编码方案,能够在适应不同的带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传。此外,为了在多个路径上对齐数据传输并优化流媒体比特率,本文将问题建模为随机优化任务,并使用强化学习方法实现其解决方案。大量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比特率、丢包和延迟方面优于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 (RIP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丰富,且能参与调控细胞存活、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等重要的细胞行为,但RIP1的表达量与细胞死亡类型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RIP1表达量在L929细胞死亡方式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构建RIP1敲低的L929细胞系,通过Incucyte活细胞动态成像与分析系统、PI(Propidium iodide)染色技术探究不同表达量的RIP1对L929细胞死亡的影响,采用zVAD + Nec-1处理RIP1敲低的L929细胞,通过Incucyte活细胞动态成像与分析系统、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综合分析RIP1在调控L929细胞死亡方式中的作用。研究发现RIP1蛋白表达量降低一半的L929细胞死亡数目增多,几乎不表达RIP1的L929细胞无法存活,且RIP1敲低会使L929细胞的死亡方式由程序性坏死向其他死亡方式转变。这些发现表明RIP1在维持L929细胞存活中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量的改变会影响L929细胞的死亡方式,为未来开发靶向RIP1的小分子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